校慶專欄
?
【杰出校友面對面】馬俊:向全球慢病管理遞上閃亮“中國名片”
-
深圳硅基仿生聯合創始人、深圳心寰科技創始人馬俊。受訪者供圖
人物名片
馬俊,湖南師大附中2002屆校友,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、深圳心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。他專注于醫療器械創新,推動企業在糖尿病數字化管理、心內超聲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,硅基仿生先后承擔和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3項,為全球患者帶去福音。
人物素描
面對困擾人類健康的慢病風險,他與團隊攜手不斷革新底層醫療技術,開發創新醫療產品,以可及的成本和優質的服務造福大眾。在從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智造”的跨越中,他以“心憂天下,敢為人先”的湖湘創業者擔當,助推中國醫療技術服務全球。
2025年伊始,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硅基仿生交上了首年出海的成績單——2024年公司產品覆蓋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,實現海外營收近1800萬美元。作為公司聯合創始人的馬俊,一位從岳麓山下走出去的湖湘學子,帶著“革新醫療技術,服務大眾健康”的使命,扎根醫療器械領域近十年,以湖南人獨有的蠻勁和韌勁,為全球慢性病管理遞上一張閃亮的“中國名片”。他表示:“醫療科技出海不僅是商業行為,更是建設人類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實踐。”
包容中看見人生的更多可能
“學習哪有捷徑,就像我們新產品的研發,從來都是一根根硬骨頭地啃、一個個技術難關地闖。”在深圳,四十歲出頭的馬俊回憶起在師大附中的求學時光,眼神中仍滿是少年神態,“突擊搞考試檢測,下雨天老師們搶著進教室發‘學習福利’……這些場景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,但師大附中有一點不一樣,老師們學習雖抓得緊,但絕不以成績論英雄。”
進入師大附中,讓馬俊第一次直面“人外有人”的現實,卻也在附中“臥虎藏龍”的氛圍中,學會了以平和心態接納自身短板。“老師總說,人的潛能是多面的,未來充滿可能。”這種包容與信念,讓少年的內心逐漸強大,也成為他日后創業的底層邏輯——硅基仿生。馬俊對搭檔和團隊的挑選持以同樣的包容:“我從不幻想遇到的人會十全十美,因為我自己也做不到。我樂意去接受他人的缺點,用其所長,努力讓1+1大于2。”
讓中國智慧引領全球慢病診療
“我是一個愛折騰的人,從德國留學回國之后,就一直專注于醫療器械領域。”2015年,馬俊與團隊創立硅基仿生,專注于神經視覺調控、糖尿病、致盲性眼病、消化道癌癥等罕見病以及重大慢病監測、防控和診療的創新醫療器械解決方案的突破。
眾所周知,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測量血糖水平,傳統的扎指血測量給患者帶來痛苦和不便。2021年11月,硅基仿生的核心產品硅基動感動態血糖儀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,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的免指血校準CGM(連續血糖監測)產品。它采用第二代葡萄糖傳感器技術,通過植入式柔性微針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,患者在整個14天的使用期內不再需要定期采集指尖血,大大減輕了反復扎手指的痛苦和感染風險。同時,硅基動感動態血糖儀將測量誤差控制在9%以內,以醫療級精度、免校準無痛操作和實時數據追蹤功能,打破了國際巨頭對CGM核心技術的長期壟斷。產品上市后迅速占據國內市場超30%份額,成為國內市占率第一,并通過出口為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控糖用戶提供了糖尿病綜合防治、精準診療的“中國方案”。
技術的突破源于對研發的極致投入。公司近三年累計融資超10億元。目前,硅基仿生已構建覆蓋材料科學、生物傳感、微納制造的全技術鏈條,僅2024年便新增專利近60項,為產品可靠性與量產能力提供保障。
期待與長沙有更多緣分
不止步于當下,持續突破自我邊界,師大附中的攀登和拼搏精神在馬俊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。隨著硅基仿生穩步成長,他也在創業道路上不斷邁進。2021年,馬俊攜手團隊創立心寰科技,專注于心內超聲(ICE)領域研發。
憑借不懈努力與創新,心寰科技一舉突破全球技術極限,發布全球最細的2D ICE導管,極大降低了心內手術的難度及并發癥風險。同時為更好地幫助醫生開展手術、進一步減輕患者手術負擔,心寰科技首創采用全新技術開展下一代產品4D ICE的研發工作。相較于其他技術路線,該產品不僅保持了優良性能,成本更是實現數量級降低,為心內手術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與發展契機。
在持續創業的漫漫征途中,馬俊始終心系家鄉長沙的發展。采訪結束時,馬俊略帶神秘和興奮地向我們透露,目前公司已與長沙相關領域達成了合作方案,“長沙的大健康產業充滿生機,相信未來我們會與長沙有更多的鏈接”。
對話校友
愿為家鄉發展“闖新路”
記者:硅基仿生正推動“技術出海”,而長沙正在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。您提到與家鄉的合作,未來是否會在研發上尋找機會呢?
馬?。洪L沙的醫療資源與人才儲備有獨特優勢。中部地區有龐大的患者群體和亟待升級的醫療需求,但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尚未完善。我們希望通過“技術+制造”的本地化布局,帶動傳感器材料、生物芯片等上下游企業集聚,讓湖南不僅是消費市場,更成為創新策源地。就像硅基動感的命名一樣——“硅”是硬科技,“基”是扎根中國,而“仿生”是向生命學習,這或許也是湖湘精神的一種延續。
記者:您如何看待“校友回湘”?
馬?。?ldquo;校友回湘”是情懷更是戰略。湖南有扎實的醫療資源與亟待升級的產業需求,而校友群體匯聚了技術、資本與全球視野。“校友回湘”不僅是反哺家鄉,更是構建“產學研用”閉環的關鍵——讓湖南從醫療資源大省升級為創新策源地。附中教會我們“敢為人先”,如今該輪到我們為家鄉“敢闖新路”了。
記者:您說自己是個愛折騰的人,對未來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有何建議?
馬俊:創業不是為“折騰”而折騰,得錨定真實需求,找準市場痛點。不論是硅基仿生還是心寰科技,用新技術為患者減輕病痛、降低治療費用始終是我創業的原動力。我建議年輕人創業之前先問問自己:“究竟想解決什么問題?”若答案清晰,便帶著使命感扎根。還是那句話,希望你們對未來充滿好奇、保持熱情,同時不懼未來、勇往直前。